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典範移轉」標籤的文章

【閱讀心得】與成功有約-2-典範移轉 我們再無形中都被拘束了

  唯有反求諸己,從 思維典範與品德 做起,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,才能使你在人生各層面表現出來。 本章節提到,我們所有人的行為(做法),其實背後都有一個神秘力量在牽引著我們,引導我們該怎麼做。也就是「思維」,每個人的思維是非常深刻刻在你的腦內的,它也是我們向外看時,讓我們看世界時所展現的鏡片,套上一層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觀點,而這個觀點會左右我們對任何事情的詮釋。 而作者更進一步利用自己照顧小孩的經歷,來提到我們的思維有多麼得根深柢固,引導我們的行為。要改變現狀,就得改變自己;要改善自己,先得改變我們看待外界的觀點。 ->我自己也有一些根深柢固的觀念,例如感冒就一定要看醫生的觀念,以前總覺得感冒就是要看醫生,但其實那只是舒緩我們的身體正常表現症狀,實際上解決感冒(病毒)是我們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。又例如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來龍去脈,先花點時間找出過去,再判斷現在要如何做事,而這也導致我在做小事情上都會花很多時間。 藉由說明思維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後,作者先介紹了品德與個人魅力論差異,作者認為個人魅力只是短暫的手段,個人魅力論強調個人成長、訓練溝通技巧、培養積極思考及發揮影響力,這些並非沒有用,而是這些是屬於次要的,非根本。最根本的是品德。   品德為成功之本,如正直、謙虛、誠信、勤勉、樸實、耐心、勇氣、公正 和一些稱得上金科玉律的品德。品德成功論強調,圓滿的生活與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。唯有修養自己具備品德,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。 只要品德有缺陷,尤其是言不由衷、虛情假意,終究成不了大器。唯有基本的品德能夠為人際關係技巧賦予生命。 一旦我們了解自身的基本思維典範(地圖)與假設,以及經驗加諸我們的影響力,就愈能為自己的思維典範負責,並加以檢視。同時更能接納別人的看法與思維典範,如此才能獲得較客觀的看法。 認識個人的心靈地圖: 我們必須先了解人類思維的典範以及典範是如何轉移,才能真正認識七大習慣。 制約:作者做了一個實驗,有兩種不同卡片,分給兩組,看過卡片的人會有既定印象;基本上,我們所接受的仍是事前觀看卡片時所得到的印象。此實驗顯示, 制約作用 對我們的思維有多大的影響力, 僅僅十秒就能產生如此這般的影響,其他那些持續終身的制約作用可想而知 。人的一生中,來自家庭、學校、工作環境、親友同事、宗教以及流行思潮(如個人魅力論)的影響力,均在不知不覺中制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