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唯有反求諸己,從思維典範與品德做起,由內而外全面造就自己,才能使你在人生各層面表現出來。
- 本章節提到,我們所有人的行為(做法),其實背後都有一個神秘力量在牽引著我們,引導我們該怎麼做。也就是「思維」,每個人的思維是非常深刻刻在你的腦內的,它也是我們向外看時,讓我們看世界時所展現的鏡片,套上一層屬於每個人自己的觀點,而這個觀點會左右我們對任何事情的詮釋。
- 而作者更進一步利用自己照顧小孩的經歷,來提到我們的思維有多麼得根深柢固,引導我們的行為。要改變現狀,就得改變自己;要改善自己,先得改變我們看待外界的觀點。
- ->我自己也有一些根深柢固的觀念,例如感冒就一定要看醫生的觀念,以前總覺得感冒就是要看醫生,但其實那只是舒緩我們的身體正常表現症狀,實際上解決感冒(病毒)是我們自己身體的免疫系統。又例如做任何事情都要了解來龍去脈,先花點時間找出過去,再判斷現在要如何做事,而這也導致我在做小事情上都會花很多時間。
- 藉由說明思維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後,作者先介紹了品德與個人魅力論差異,作者認為個人魅力只是短暫的手段,個人魅力論強調個人成長、訓練溝通技巧、培養積極思考及發揮影響力,這些並非沒有用,而是這些是屬於次要的,非根本。最根本的是品德。
- 品德為成功之本,如正直、謙虛、誠信、勤勉、樸實、耐心、勇氣、公正和一些稱得上金科玉律的品德。品德成功論強調,圓滿的生活與基本品德是不可分的。唯有修養自己具備品德,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恆久的快樂。
- 只要品德有缺陷,尤其是言不由衷、虛情假意,終究成不了大器。唯有基本的品德能夠為人際關係技巧賦予生命。
- 一旦我們了解自身的基本思維典範(地圖)與假設,以及經驗加諸我們的影響力,就愈能為自己的思維典範負責,並加以檢視。同時更能接納別人的看法與思維典範,如此才能獲得較客觀的看法。
- 認識個人的心靈地圖:
- 我們必須先了解人類思維的典範以及典範是如何轉移,才能真正認識七大習慣。
- 制約:作者做了一個實驗,有兩種不同卡片,分給兩組,看過卡片的人會有既定印象;基本上,我們所接受的仍是事前觀看卡片時所得到的印象。此實驗顯示,制約作用對我們的思維有多大的影響力,僅僅十秒就能產生如此這般的影響,其他那些持續終身的制約作用可想而知。人的一生中,來自家庭、學校、工作環境、親友同事、宗教以及流行思潮(如個人魅力論)的影響力,均在不知不覺中制約著我們,左右著我們的思維典範-心靈地圖。(例如國家的教育洗腦、家人的暗示等,都會左右我們的決定)
- 最重要的莫過於突然領悟的經驗,也就是忽然領悟對方原來是如此觀看這幅畫。這種現象我們稱為典範轉移。第一印象對你的影響愈大,頓悟的刺激也就愈大,就像是內在忽然被點亮了。->像是我在工作上,長官在看待一件事情都會與我們不同,也讓我領悟到同一件事情,有不同的做法,應該要朝那個方向思考才對,也就是你能不能領悟到對方的思想方向,並做為自己改進的地方。
- 品德成功論植根於一個基本信念之上,那就是人生有些定律是指向成功圓滿的明燈,相當於人世間的自然法則,又如自然科學的定理,放諸四海皆準。
- 所以甚麼是地圖?一般人從經驗與社會制約中建立起典範-也就是地圖,然後透過這些觀點去看待自己的生活與人際關係。但地圖並不代表地點本身,只是主觀的事實,陳述我們對某一地點的認識。而如燈塔一般的定律才是客觀的事實,不論我們的心靈地圖如何解釋,都無法改變它的存在(品德)。
- 這章節最重要的就是-反求諸己,由內而外:強調先追求個人的成功,才能有人際關係的成就;先信守對自己的承諾才能信守對他人的承諾。是一個過程,是遵循主宰個人成長進步的自然法則,不斷精益求精的過程。
- 這章節在前面有提到:你希望在工作上享有更多自主嗎?那麼先做個更負責盡職的員工吧!這個很有感觸,當上司派任務給你時,我都會盡力完成,而在閒暇時間就有自己的時間了,等於你處理完事情,並在過程中檢查有無後續須要改善,這樣完成之後,就可以避免後續問題了,也就有更多自己的時間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