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/11/12
這篇文章主要探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,川普為何能贏希拉蕊,為何能獲得民眾支持?
這篇文章主要探討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,川普為何能贏希拉蕊,為何能獲得民眾支持?
特此聲明,小弟沒有特別支持哪一方,純粹是好奇~~而整理的文章。
前言:
2016/11/09看到川普( Donald J. Trump)當選美國總統我嚇到了,
其實我沒有特別去關注美國大選,只有在吃飯看看電視新聞大致知道整個選舉狀況,
大選前新聞顯示美國所有民調都一致看好希拉蕊(Hillary Clinton),獲勝機率很高,
加上新聞報導川普在電視上的樣子、外表,
心中有所疑問,這位會是我們心中認定的一國之主"總統"候選人該有的樣子!?
心想,這一定不會上的啦、完全是一場荒謬的選舉、
根本不用看也知道一定是希拉蕊獲勝......
根本不用看也知道一定是希拉蕊獲勝......
所以在開票前,心理就認定一定是希拉蕊獲勝而且一定是大勝~~
至少在我們認知中她有當總統的表象,誰會投給這種狂妄自大的候選人呢,
但是...結果出乎我意料!!!!!
完全打破我心中認定的觀點,眼睛業障重阿我是活在地球嗎?
這讓我非非非非非非非非常好奇,為何川普能贏的2016美國大選?Why?
經過這幾天看過許多文章後,為何川普能吸引這麼多票數且為何能獲勝當選總統,
我整理了以下5點:
1.非以往政客型候選人出現:川普候選人,是位商人、自我、狂妄......等。
2.國際形勢:ISIS、經濟下滑等。
3.部分民眾的希望之光:川普走向低階環境,了解一般政客不敢去接觸的選民。
4.傳播媒體平台的改變及新聞價值:現在不是電視媒體稱霸的世界。
5.美國選舉制度:選舉人團制度。
下面逐一說明。
川普具有不同以往政客的表現,他口無遮攔、有話直說、狂妄無比…等,毫無歷史政治生涯,但他卻能吸引許多民眾支持。整個選戰過程裡,他絕少談論國策方針或是施政理念;引發罵戰,才是他的選戰方式。
這樣人格特質,卻還能得到部分選民的死忠相隨,反映的是支持者對於既有體制被兩黨菁英長期把持的絕望。
美國社會現在有嚴重的經濟焦慮症,經濟成長也許不錯,但貧富不均情況很嚴重,這加劇美國社會一直都存在的種族及宗教衝突。這種焦慮感,尤其又以中下階層的白種男性,對自己的社會及經濟地位下降毫無主控能力的這群人,特別明顯。這也是美國共和黨的主力票源之一,所以所有的共和黨候選人,其實都會不同程度地討好這群人,最容易的方式,當然就是把經濟力不足的過錯都推在別的族群上。
所以罵墨西哥人、罵中國人,甚至罵女性。但大部分共和黨候選人罵的時候,通常不敢太直接,以防引起眾怒,但川普就是指著鼻子罵,而且像市井小民罵街那樣罵,對於大多只有高中教育程度的這群選民特別有號召力,覺得川普不但罵對了,而且還是用我慣用的語言在罵,真爽!再加上媒體搶收視率、點閱率,川普的口無遮攔更推高了他的聲勢。
(一)恐懼:
一旦被恐懼控制,人們就會忽視證據和專家的意見了,忘了如何去思考、抽絲剝繭查看背後的意義。例如恐怖組織,ISIS的崛起。川普表示拒絕所有伊斯蘭人民入境美國、殲滅ISIS,民眾因害怕ISIS組織,為了保證自身安全,而有民眾選擇支持川普。
(二)民粹:
這次美國大選,獲勝的是反菁英主義,大敗的是民主制度 ,「令人厭惡的菁英主義,這些不自覺的菁英人士,站在哪裡,我就要站在你們的對面」。
美國川普當選、英國脫歐、菲律賓反人權政策受到熱烈歡迎…所展現的「人民的聲音」,所指向的都是同一個方向:菁英主義的對面。「我們受夠你們那一套政治正確了」;「我們受夠被你們的潛在自我優越的論述與自以為是騎在頭上了」,或許才是這些投票的人真正想說的。
既有體制的腐朽與體制內精英的貪婪,無法解決,民眾在長期困頓下,衝擊社會穩定及既有政治體制,逼迫精英拿出方案,重新對政治位置及經濟分配洗牌。
(一)失落地區
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,美國經濟大受打擊,加上全球化影響,工業外移,也使美國城鄉差距相當嚴重,然而川普在這些「失落」的地區大受歡迎。
川普會前往鄉郊基層地區作宣傳,激起他們的投票意欲,了解他們渴望生活有所改變,取得大部分鄉郊地區民眾支持。實實在在的生活問題,才是鄉郊區選民積極支持川普的主因,
說到底太多基層民眾生活不好受,產業的落寞導致工作也跟著消失,川普給他們希望,能源政策也成一大因素。
川普與希拉蕊在「減碳、綠化」政策上有所不同。投票者不只包含環境保育人士,還牽涉所謂「產煤州、產油州」的民眾抉擇,因為減碳環保政策,會直接影響那些州的民眾生計,可能隨時失業。例如這次25個產煤州之中,希拉蕊只奪得「伊利諾州、科羅拉多州、新墨西哥州、維吉尼亞州」四州選舉人票;而五個產油州之中,希拉蕊只奪得加州。其餘當然盡被川普所奪(21個產煤州、4個產油州)。
(二)煤礦城居民
位於西維吉尼亞州,人口不到2萬的麥克道爾郡(McDowell County)是其中一個在全球化經濟下被放生的小鎮。在今年的總統大選共和黨內初選中,川普在這個窮州中最窮的郡拿下91.5%的高票。
美國的郡往往是因一條礦脈、一片森林、一家工廠而形成聚落,繁榮起來。在1950年代之前,麥克道爾郡曾是全美知名的,聚集10萬人口,為當時全州第3大郡。隨著美國鋼鐵業不敵外國的競爭,注定了美國煤礦業的沒落。近來全球對溫室氣體的規範,廉價的天然氣和頁岩油開採的競爭,讓麥克道爾郡的煤礦業奄奄一息。
希拉蕊的計畫是協助美國煤礦業轉型為綠能產業。這讓煤礦工人高度不安。一位郡民表示「很多煤礦工人被資遣。它們(政府)提供他們上學,學習新技能的機會⋯⋯可是這些人有的已經老了,他們沒辦法上學,有的甚至是文盲。」
轉型很難,但將經濟問題歸咎於政府(推動自由貿易、開放移民)和外來移民很容易,可立刻消除自身的不適感。川普提供了一條捷徑:鎖國。無須改變自己,即可重拾過去榮景。而當地民眾從川普看到了希望之光,而選擇了支持他。
黨內初選前五天,川普承諾要重啟礦場,讓礦工有工作。有人相信富商川普可以創造經濟奇蹟,也有人雖然懷疑他如何讓煤礦業起死回生,但仍然支持。
民眾簡化了思考,生活出現了問題,川普是一位商人,他懂得經商,他也許能讓我們的產業甦醒,我們的生活也得以改善了,所以支持他。
(三) 移動式房屋居住者
美國有超過2,000萬人,只有能力購買二手的露營車及廉價的移動式房屋,置放在便宜承租的私人園區內一小塊地方,忍受著破敗的環境,只求有一個暫時安身立命的家。
今年3月《紐約時報》(New York Times)透過出口民調配合人口統計資料,分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支持者樣貌,其中,移動式房屋園區居民越多的地區,投給川普的比例就越高。
美國國內經濟結構是富者仍富,但中產階級收入減少、失業人口居高不下;勞動階級更首當其衝,甚至長期陷入生活困境。憤怒、不信任的情緒。而這正是川普自從參選以來,不斷召喚的「另一種聲音」。
(一)傳播媒體平台:
川普靠一支手機打天下,隨時隨地發文。
川普簡潔、誇張、口無遮攔的溝通方式,也許與移動社群時代(智慧型手機)的媒體精神合拍。由於川普大砲型言詞、奔放狂人個性,吸引許多年輕人喜愛,因此將票投給川普,以年輕選票居多,成為致勝關鍵之一。希拉蕊雖然從政數十年,經驗豐富,卻讓部分選民深覺不真誠,包括此次選舉強打名人牌,過度高調,導致民眾反感。
科技的改變為美國帶來不同的選舉宣傳方式:
1.廣播時代:羅斯福著名的「爐邊談話」,用聲音直接與民眾溝通,達到宣傳政令和鼓勵民心士氣的作用,在當時是一種創新。
2.電視時代:經典例子是甘迺迪和尼克森的電視辯論。年輕自信的甘迺迪,顯然比額頭冒汗、臉上有鬍渣的尼克森更加討喜,也贏得「第一位電視總統」的封號。
3.社群媒體:2008年歐巴馬的選戰被形容是「臉書的選舉」。「改變」和「希望」的訴求,透過社群網路連結了原本不相干屬的民眾,讓他以黑馬姿態贏得黨內初選,順利入主白宮。
4.移動式社群平台:在人手一機、視頻與直播的應用越來越簡便的時代,與選民進行即時、輕快、有問有答的溝通是候選人的要務,而川普顯然比希拉蕊更能掌握移動社群媒體的特性。
有一個例子,以川普半夜發文攻擊前環球小姐的推文為例:
希拉蕊說怎麼有這種人半夜三點不睡起來發言辱罵前環球小姐。川普立刻用推特回答:「對少數會罵我半夜發文的人,至少你們知道我三點鐘也會起來接電話。」;而紐約時報的報導質疑他近二十年沒繳所得稅,他也是推特回答:「我比任何候選人都還要懂我們複雜的稅制,我也是唯一有辦法改正它的人。」這些短捷、辛辣而誇張的推文,雖常流於自說自話,但是聳動又有吸睛效果,很容易又回流成為主流新聞媒體的新聞素材。
(二)病毒式傳播:
以川普和希拉蕊社群網站做比較,川普的推特追蹤人數有1200萬人,希拉蕊則是934萬;川普臉書按讚的人數將近1100萬,希拉蕊663萬。光以人數而論,顯然川普的內容較吸引人。(但不代表按讚的人 = 去投票或支持的人)
川普移動社群的重要武器還包括短視頻和GIF,遍貼於他的Instagram、Vine、臉書、推特等帳號。
大部分的內容都是他本人對著鏡頭口沫橫飛、發表高論。而川普翻白眼、擠眉毛、故作驚訝等等的表情借助簡易製作的GIF,不論在網路上或在傳統媒體裡,達成了病毒式傳播的快速擴散效果。
(三)新聞價值:
新聞媒體的報導,造就了一個非典型政客的候選人,為何這樣說,因為川普本身帶有新聞價值。
先說甚麼是新聞價值?它具有新鮮性、重要性、顯著性、趣味性及不尋常的事件,往往才被視為有新聞性,媒體才願意報導,因為才會有收視有人看。川普的信口開河、他的話語、表現、背景、成長歷程……等等,完全具有新聞價值,媒體大肆報導。
為什麼川普會得到這麼多媒體的關注,其實,新聞記者只是在做好他們的本分,川普說的鬼話,也照實報導,一個例子是某主持人採訪川普,「川普加強指控歐巴馬是『伊斯蘭國的創辦人』」。即使主持人指出歐巴馬反伊斯蘭國的立場,川普仍回以「我不在乎」,我說他是他就是。他的誑語吸引媒體,媒體也只是做好本分把這項事實登在報上。
根據《紐約時報》調查,川普獲得了近19億美元的免費新聞宣傳(截至今年2月底),是希拉蕊的2.5倍,而且是所有候選人中最高。可見川普的話題性很高。
美國選民並非直接投票選出總統,而是由選舉人團(Electoral College)來投選總統,採取間接投票制,由選舉人團的538位選舉人根據各州開票結果來投票,候選人必須取得270張選舉人票才能篤定當選。
在計票部份,48個州和DC特區採「贏者全拿」(Winner takes all)制度,如獲得某一州普選最高票的候選人,該州所有選舉人的票全數歸於該候選人;美國只有內布拉斯加州和緬因州沒有實施勝者全得制度。
大選前,《紐約時報》預測,希拉蕊有85%的機率當選總統。《哈芬登郵報》更是篤定說,希拉蕊有98.3%機率勝出。政治新聞網站「FiveThirtyEight」說,希拉蕊有接近67%機率會贏。調查機構GfK有 51%機率希拉蕊勝出。幾乎所有民調都高於50%的機率選擇希拉蕊會當選總統。(也有有少數民調顯示川普會險勝)
到了11/9台灣時間9日中午,《紐約時報》改口,聲稱川普有95%機率入主白宮。
部分原因可能在於川普善於動員民調機構無法預測的那一群選民,川普打動白人勞動階層,而這一群人過往不太有意願投票。
另一種可能是,其實是支持川普的選民,自覺投給川普很丟臉,因此他們在接受民調時,而選擇說謊,為的是不想被其他人知道,自己支持一位有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候選人。
另外跟美國版圖相關,美國不少西岸及東岸城市區,雖集中了63%的人口,卻只佔全國3.5%的版圖,他們的確為數不少會投票給希拉蕊。可是,美國還有近96.5%一大片非城市區,正是鄉郊地區,當中有接近全國37%的人口,絕大部分會投給川普。可想而知,民調容易在各州人口相對多、集中的地方掌握,卻難以反映96.5%分散全國的鄉郊區。
最後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民調公司或媒體太有自信,而忽略了任何不利或與自身想法牴觸的資訊。 因為菁英們,以及自認非常懂美國政壇的專家們,一旦發現與牴觸預期的資訊,可能會選擇故意淡化它,或視而不見,進而影響預測準確度。
整體的經濟衰弱、制度上、新科技...等,讓川普順利當上了,但影響我的是,只看單一、片面會蒙蔽了思考。
媒體的報導會影響我們很深,加上非身在其中,不知道整個狀況,如果只看單一報導,心理的觀點會被牽著走,而放棄追求真實的狀況,減少我們的思考能力。
媒體的報導會影響我們很深,加上非身在其中,不知道整個狀況,如果只看單一報導,心理的觀點會被牽著走,而放棄追求真實的狀況,減少我們的思考能力。
這次事件學到看任何事情不是只看表面、外面,還得看整個內部、全觀點,了解全局後在下判斷,非人云亦云跟著其他人走,重點是自己的思考。
川普的總統之路由歷史去判斷好壞。
川普的總統之路由歷史去判斷好壞。
by 碰騰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