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得:
- 今年遇到很多焦慮的事情,工作(擔心過不了試用期等)、愛情(著急等待訊息等)上等等,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的出處是此書「走出關係焦慮 擺脫負面自我」,立馬預約本書來讀。
- 本書分了很多不同篇章(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、職場等)的焦慮,你可以針對自己有興趣的部分去閱讀,每個篇章最後面也會帶領讀者去與內在對話
- 因為曾經接觸過催眠,所以知道自己只靠閱讀與內在對話,沒辦法深入其境,必須有人帶領才能真正走入內心,這部分我是跳過,我只想了解焦慮背後的原因。
- 這邊列出我在閱讀本書時,內心有共鳴、感觸的部分內容:
- 作者一開始先讓我們認識「焦慮」這件事:
- 容易焦慮的人,其實心靈存款有破洞,一直感受不到穩定的愛、安全感和自我價值。想擁有自信,不是讓自己拼命做來滿足他人,要回到自己身上,補起破洞,讓心靈存款開始累積。
- 「焦慮,其實是為了保護你」,保護我們在遇到真正危險前有所準備。
- 例如:有毒的焦慮中(如工作有責任感,扛起整個部門;覺得自己過不好,對生活有很多煩惱拼命賺錢等,但又達不到標準更覺得自己過不好)。
- 而我們為了掩蓋焦慮,或是空洞又空虛的迷茫感,可能暴飲暴食或瘋狂埋首工作,而出現另一種癮頭。
- 而作者也要我們去察覺自己腦袋中的思緒是甚麼:所有的事情都是我們腦子自己想出來的,因此你要先好好觀察自己的思想。檢視一下,你腦袋都在想甚麼,圍繞甚麼轉?這些就是有毒的焦慮關鍵,腦袋的思緒正在「用錯誤的方式詮釋現實」
- 那我們要如何判我們是否處於焦慮中,作者介紹了「容納之窗」,一個人面對壓力時,身心可承受的範圍。超過這個窗,就會有其他問題產生。可以觀察自己內心是屬於下列何種狀態:
- 過度激烈反應(超出容忍):焦慮、攻擊、逃跑
- 容納之窗 (容忍範圍內):放鬆、專心、有能力處理壓力
- 過低激發反映(低於容忍):憂鬱、麻木、空虛
- 而面對焦慮,作者提點:與情緒同在,安頓散亂的心:情緒的存在,是讓你去「感受」,提醒你生命正發生一些事,要你去經歷。
- 當產生了「忌妒又羨慕的情緒」:感覺自己不足,便經常看見他人所擁有的一切。因為你沒有仔細審視自己所擁有的。自己認為所理所當然的事物,其實或許也是他人想擁有的。
- 當「自我」太多、太強、太弱、太雜,會升起許多煩惱和痛苦,阻礙我們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情,或甚至眼前需要做好的事。
- 當有這種情緒時,可以重新將眼光放回自己,去挑選三件喜歡自己三項特質。不需要別人來稱讚你,值得好好看像自己、稱許自己。
- 面對我們自身情緒時,我很喜歡作者提到的這部分:我們會毒化情緒。
- 有情緒是正常的,有時感到滿、多、難受,但那不代表情緒是壞的、你很糟糕,當你覺得糟糕時,就代表你正在毒化情緒或抹黑情緒,讓原本單純的情緒變得複雜,也會讓你感到「一有情緒,就會煩躁和焦慮」。
- 因為我們多數人的成長背景都會壓抑情緒,可能認為有情緒是危險的或是先把情緒處理好在表達等,例如有羨慕情緒時候,我們刻意壓抑它,你不能有羨慕等等。
- 我們在成長中反而沒有學會如何引導自己該如何面對和宣洩情緒。
- 只是貼上了「有情緒很糟糕」的標籤,那我們就學習到抹黑情緒的習慣,但這個習慣反而放大且黑化原有的情緒,你則會因為情緒的一再積累,更加感到焦慮無比。
- 作者介紹了為何我們有無止境的焦慮:之所以無法停止焦慮,也許就是因為你從不曾穩定的認同自己。
- 你之所以無法停止焦慮,就是因為你不曾穩定地認同自己。
- 因為不曾穩定擁有被愛與支持的安全感,因此內心裡容易充滿恐懼與焦慮,總擔憂著:如果不夠努力,就可能會被拋棄、如果不夠認真完美,將會失去他人對我的愛。
- 簡單說,就是在我們成長過程中,經常長時間感覺自己感受被忽略、被否定,經常有會被拋棄的感受,這樣的環境無法給你足夠的安全感,也因為你沒有足夠歸屬感的保證,自我的成形就變得脆弱。
- 面對愛情時:你以為只要付出得夠多,就能有被愛的保證,結果經常在愛裡失去自我。
- 你的討好,未必是對方需要的。
- 只將重心放在伴侶上,會讓你忘了回頭看自己,更不覺得自己的快樂有多種要,以及不看重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,因此,你會一直處於不懂得自己的價值,以及長期需求不滿足的情形。
- 作者說明了為何我們會有這些行為:若在成長過程中,需求沒有被滿足,就會感到匱乏或感覺這個世界對自己並不友善也不安全,那我們就會在成年後的關係中,不斷尋求以下三種狀態,來試圖穩定自我感:
- 1.需要不斷被讚賞,感到被肯定
- 2.需要與人融合,感受到安全與支持
- 容易情感焦慮的人,往往缺乏客體恆存的認知,導致他們在看不到人時會容易不安,而他們與人融合的方式,有時需要全面掌控或完全透明的關係狀態,才能讓它們稍為安心或感覺被愛,卻讓伴侶感覺窒息。
- 客體恆常性 (參考文章:何為客體恆常性、並為何會缺乏)
- 容易情感焦慮的人,往往缺乏客體恆存的認知,導致他們在看不到人時會容易不安,而他們與人融合的方式,有時需要全面掌控或完全透明的關係狀態,才能讓它們稍為安心或感覺被愛,卻讓伴侶感覺窒息。
- 3.渴望從安穩的關係,獲得修復與替代性的安全感
- 作者也提供了簡單的方法:
- 1.為彼此開立情感帳戶
- 情感帳戶的紀錄要能夠讓彼此保有彈性,避免硬性要求、規定或限制。
- 2.強化自我穩定感
- 有時,焦慮是來自自我的批評,或覺得在關係中被排拒而引發的慌亂感,也可能是不滿意自己和對方而有所憂慮。因此,可以不斷複習以下兩步驟
- 1.聽見內在聲音,練習轉向
- 聽見自我批判時,可告訴自己:「我知道你很憂慮、很害怕,同時我也可以肯定我自己」
- 2.重複練習自我肯定
- 告訴自己:我可以去愛與被愛,我可以在關係中作讓我開心,也讓對方幸福的事。
- 焦慮與肯定是可以並存的,你無法立刻消滅焦慮,但可以逐步讓焦慮的影響力降低。
- 佔去腦部能量的「執我」:
- 腦器官只佔人體2%,卻消耗了人體總消耗能量的20%,這能量多半用於「預設模式網路」,又稱為「大腦暗能量」,會在大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,執行基本運作。
- 可想像成汽車怠速狀態,或大腦在自動導航的狀態。甚麼都不做,發呆,這個預設模式也會運作。而這個模式又占比大腦消耗能量的60%~80%。
- 而當我們進行有意識的活動,只需增加5%的能量;可看出預設模式讓人容易疲勞。
- 透過正念冥想可以有效抑制此預設模式的活動,讓大腦得到真正的休息。
- 而與此預設模式有關的是「自我本位的『我執』」,也就是與自己有關的執念。
- 越容易自我譴責、充滿憂慮的人,越容易浪費腦部能量。
- 憂鬱症患者會經常反覆出現負面思維是「我當時要是那麼做就好了!」,與大腦疲勞有直接相關。
- 腦器官只佔人體2%,卻消耗了人體總消耗能量的20%,這能量多半用於「預設模式網路」,又稱為「大腦暗能量」,會在大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活動時,執行基本運作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