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個人心得】
因為最近對AI有興趣,借了相關的書來看。
看完本書才知道,原來AI技術的發展,我們在享用科技服務時,背後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一面,忽略了背後所付出的代價,
例如跨國電力所製造的海洋電纜,已讓馬來西亞的橡膠樹從地球上消失殆盡。
我們總是看到AI展現的優點,在任何應用上的亮眼表現,例如自駕車、醫療診斷、語音辨識等,但卻沒認知到發展AI「背後的代價」。
作者為我們開出另一條新觀點,當我們全心全意投入AI的技術時,其實背後牽扯許多問題,像是低價勞工、資源競爭、資料分類問題、情感定義、權力鬥爭等,
作者把這些議題,用獨立的篇章闡述各個問題樣貌。
印象很深的是,其實發展新技術時,誰掌握了,誰就有話語權,他可訂定整個規則、架構,例如政府可以依照自己的目的去制定AI相關法律,例如中共用天網更嚴格監控人民等,一項技術會因為一個國家的文化而有不同的規範。
對於地球資源的消耗,我是屬於一個樂觀主義者,地球資院要用玩了,那就去外星探索。
(當然,在生活上使用資源時,是能省就省,不是因為樂觀就可以無所消耗)
【本書內容】
- 書想要闡述的中心問題是:
- 「智慧是如何製造出來的」
- 「AI可能造成什麼問題點」
- 我整理了本書對AI的定義,可以從這些定義了解到,AI背後運作之龐大:
- 「人工智慧是具象的、也是實體的,由自然資源、燃料、人類勞動、基礎設施、物流、歷史和分類構成。」它是以大型資料集貨已定義的規則和獎勵,進行密集運算的訓練成果。要建立大規模AI需要資本,而確保資本能讓人工智慧系統最佳化的做法,最終都是為了服務既有的優勢利益而設計(誰出錢就服務誰)。
- AI是一種想法、一種基礎設施、一種產業、一種權力運用的形式,也是一種觀看的方式。AI是高度組織化的資本體現,這些資本以龐大的採掘和物流系統為後盾,供應鏈環繞整個地球。
- AI是從玻利維亞鹽湖和剛果礦誕生,由群眾外包工作者標記的資料建構而成,試圖對人類的行動、情感和身份進行分類。
- 所以探討AI,不是只有看它的成果應用,其背後也涉及多個層面,這些層面才是真正促成AI的核心,這邊簡單擷取出各個問題中的關鍵點:
- 地球資源:要建構自然語言處理和電腦視覺模型,需要消耗大量能源,水、電等,各個企業爭相推出更快更高效的模型,擴大AI的碳足跡。
- 勞工:
- AI靠著人類勞動構成。業主花小錢辦大事,數位勞工只拿到微薄薪資。
- 亞馬遜物流系統,讓員工必須與演算法保持同步節奏,把人視為機器,越來越精準與細膩的時間管理制度。
- 資料:
- 所有公開取得的數位資料,包括私人資料或可能造成傷害的資料,都可以被收集用於訓練生成AI模型資料集。
- AI模型需要有原始資料產生,而資料又需要特別標記,而這些標記的來源,就是製造這些模型的那群人,由他們定義「標記」。
- 分類:
- AI的分類方法,沒有考慮過多的分類,例如性別只有二分類、漏洞百出的性格評估、信用價值評估等。
- 把秩序強加給一個無差別的群體、把現象歸入一個類別,這種作法,不就是一種讓那個類別具體存在的手段。
- 情感
- 情緒的臉部表情,真的能傳達一個人的想法嗎?
- 國家:
- AI是如何成為國家發揮權力的工具。AI目前已形塑成今日所見的監視、資料提取和風險評估實務作法。
- 權力:
- AI是如何作為一種結合基礎設施、資本和勞力的權力結構,發揮作用。從Uber駕駛、追蹤無證移民,到公共住宅房客必須應付家中臉部辨識系統,其中的AI系統都是依資本、警務和軍事化的邏輯建立,而這種組合進一步擴大既有的權力不對稱。
- 作者最後也說:探討AI與星際探索,需要把權力與正義的議題連接起來。從知識到勞工權利、資源挖掘到資料保護、種族不平等到氣候變遷。
- 需要擴大理解AI帝國正在發生的事,了解什麼是利害關係,並對接下來的做法做出更好的集體決策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