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言: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,最重要的不是技巧,而在於真誠。 前面的習慣都是在說明如何走向個人獨立,個人獨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,圓滿人生還須追求公眾的成功。但群體的互賴關係須以個人真正的獨立為先決條件。 認識你自己: 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是自制與自知之明。有一句話說:愛人之前,必須先愛自己。但 作者更強調人貴知己,了解自我才懂得分寸,也才能真正愛護自己 。 維繫人之間的情誼,最重要的不在於語言或行為,而在於本性。言不由衷、虛偽造作的表面功夫很快就會被識破,如此將何以建立圓滿的互賴關係? 由此可見,修身是公眾成功的基礎。良好的互賴關係可以使人享有深厚豐富的情感交流,不斷躍進的成長以及為社會服務奉獻的機會。 這也是最容易帶來痛苦與挫折的領域。 為感情開個帳戶:作者利用開帳戶生活例子,來解析人際關係中,產品與產能平衡的原理。 所謂感情帳戶,儲存的是增進人際關係不可或缺的信賴,也就是他人與你相處時的一份安全感。 能夠增加感情帳戶存款的,是禮貌、誠實、仁慈與信用。這使別人對我更加信賴,必要時能發揮相當作用,甚至犯了錯也可用這筆儲蓄來彌補。有了信賴,即使拙於言辭,也不致得罪餘人,因為對方不會誤解你的用意,所以信賴可帶來輕鬆、直接且有效的溝通。 人類最親密的婚姻關係也是要維持,儘管一開始結合在互信的基礎上,倘若不繼續儲蓄,仍有關係惡化的危險。愈是持久的關係,愈需要不斷地儲蓄。你是否有過這樣經驗,偶爾與老同學相遇,即使多年未見,仍可以立刻重拾往日友誼,毫無生疏之感,那是因為過去累積的感情仍在。但經常接觸的人就必須時時投資,否則突然間變生肘腋,會令人措手不及。 存入六種感情存款: 了解別人: 認識別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礎。人如其面,各有所好。唯有了解並真心接納對方的好惡,始可增進彼此的關係。例如六歲小孩趁你正忙時,為一件小事繁你。在你看來此事或許微不足到,在他小小心靈中,卻是天下第一要事。此時就得借助習慣二(以終為使),來認同旁人的觀念與價值;運用習慣三(要事第一),以對方的需要為優先考慮而加以配合。 一般人總習慣以己之心,度他人之腹,以為自己的需要與好惡,別人也會有同感。待人處事若以此為出發點,一旦得不到良好的回應,便武斷的認為是對方不知好歹,而吝於再付出。所以欲為人所了解,就得先了解別人。 注意小節: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,如疏忽禮貌,不經意的失言,是最會消耗感情帳戶的存款。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