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【邁向人工智慧工程師-學習記錄 Week1】

  【邁向人工智慧工程師-學習記錄 Week1】 近期接觸到太多AI這樣的關鍵字,從三年前就非常有興趣,而剛好人生在這個契機下決定踏入這個領域,本身有程式基礎,來挑戰自己能花多少時間學習並且可以踏入此領域(進入職場)。 我將會po上每週學習的大綱,這裡只會記下學習到的內容以及該週遇到的問題,是否被解決了。並且記錄自己報名的課程(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)學習狀況。 week1:111/10/17-111/10/23 數學篇: 基礎數學(方程式、解聯立) 向量、矩陣 環境安裝(Mac) acaconda、安裝模組 函式庫認識: matplotlib.pyplot 介紹 繪圖函式 numpy 介紹 程式 Python語言: 基礎 認識,語言優缺點 資料型態 變數 字串與方法 字串格式化:.format()、%。 List、Dictionarier、Tuples、Sets 註解、None 控制流程:for、while、break、continue input()、print() 數學模組認識 語言整體框架了解 Requests(框架、擷取) 問題: (解決)mac系統安裝測試環境、IDE (解決)matplotlib圖表能在mac環境中顯示中文化

【閱讀心得】本質思考,MIT菁英這樣找到問題根源,解決困境

【心得感想】 - 今天要來介紹「本質思考」,作者強調在面對問題時,可以找出問題真正的原因。以下擷取本書重要的句子,提供大家參考。 - 作者介紹了「系統動力學模型」,利用這個模型提升我們面對問題的核心洞察力。 - 書中先介紹了何謂本質,定義本質是甚麼,再來說明本質思考的意義與目的。 - 透過系統動力學模型,解構出「模式」、「物力論」。依依找出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有模式可循,並取出許多商業模式來說明舉例。 - 作者也歸納出本質思考就是四個步驟,當你了解與學會這四個步驟,你就可以學會從本質思考,以引導出有發展性答案。 STEP①:建構模式 STEP②:解讀物力論  STEP③:找尋改變模式的策略 STEP④:採取行動,從實踐中獲得回饋 - 而作者也對「本質思考」總結了一句話: 「本質思考,指的是以事物的模式和物力論來思考,不被現象或資訊迷惑,將所有事物抽象化,不依賴資訊,只靠大腦的思考方式,培養這種思考能力,靠的不是蒐集資訊或累積知識,重要的是增加思考的切入點,以及思考時派得上用場的推論方式。」  【意外的,人並不會深入思考】 - 作者強調若不從本質思考,就無法得到能真正解決問題的答案。 -先思考,甚麼是本質?指的是隱藏在問題和現象背後、造成這些問題與現象的真正原因。 例如今年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議題,為何要攻打?背後的原因是甚麼?難道只是為了爭奪土地?還是烏克蘭硬要加入北約惹到俄羅斯?...等等,這個問題隱藏了許多真正原因。 本質是事物原有的特性和模樣。一旦有所欠缺,事物就無法成立的特質、要素。 本質就是某件事物成立時,一定要具備的重要東西。 現今時代最重要的就是不被眼前情報和表面事物迷惑。 作者介紹九種影響我們思考的慣性,這九種慣性思考會麻痺我們思考更深層的意義,下面   舉   中兩個例子: 例如像是「反面結論」,如果累了->休息,這樣直觀思考方式會有問題,因為造成你真    正累的原因是甚麼,沒有找出來,休息只是暫時解決累了這個原因,要找出真正導致你      累的關鍵原因才能消除疲累感。 還有其中一種是「關鍵字」,我們很常以為看到關鍵字,就自以為了解那個詞的意思,    就停止思考了。例如最近很夯的NFT,看到NFT就不去思考背後原理與造成的問題等等。 ...

心的面貌-薩提爾

  薩提爾這個名詞是我在閱讀正向教養或是在聽相關Poadcast會常常聽到的關鍵字,一直不太清楚這個是甚麼。直到有朋友推薦一本書給我,才有幸認識這位人物,他是一名老師、社會工作者,他發明了薩提爾模式(The Satir Model),她相信「人類可以實現其所想要實現的,可以更正向、更有效率地運用自己」 而我在看完她出版的書「心的面貌」,非常認同這位重要人物的理念。書中一開場不是直接講理論的東西,而是透過一個故事,舞台劇的故事,每一位演員的表現,其實就是代表我們心中的情緒......。 我對書中最有感的是: 薩提爾把我們的內心/精神,看作是一個監獄,而有兩位看守者,不讓我們逃離監獄:恐懼、憂鬱;這讓我想到一部漫畫/動漫:「約定的夢幻島」,主角就是看出這個世界的問題,而決定要面對這個恐怖的世界!把我們內心面對困難、挑戰時的情境,用漫畫呈現出來,故事的世界觀讓人印象深刻。 而薩提爾也說,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我們都會有情緒,這是正常的!我很喜歡這句話:『若能老老實實說不,才會誠誠懇懇地說好。這樣的態度也幫助我們「做我們自己」』。這也是我一直在練習的,當別人對你提出請求時,是否可以判斷自身與對方地所以狀況,而可以選擇接受或拒絕,而不是一昧的只是想討好對方,而忽略了自己內心排斥、抗拒的心理,並且可以表達出自己的不舒服。 而這本書傳遞的信念是: 每個人都有新的事物可以探索:不論年齡高低,我們都有為開採的新東西值得探索。越能發現自己前所不在的內在新事物,我們越能活得越活潑與有趣。 承認自己不完美:越能坦承接受自己每一個部分,我們會更完整和可愛的人。我們也會變得真實與可親進。 好好過好此生:我們的掙扎乃成為富有的創造力探險,雖不能完全免去痛苦,但內心是充滿希望。

【辭職】離開鐵飯碗

  還記得107年10月放榜,那時候在一間設計公司打工包裝, 中午查看榜單,先看普考名單(差一題的分數)嗯嗯,沒有我的名字,看了高考,一直往後看心情也越來越擔憂,直到看到最後面,哇我上了,正取(不過後面增額也很多)很開心。 其實那時候準備考試的尾端,5.6月吧,其實已經沒有心情準備考試了,因為準備考試把網路戒掉,宅男情緒又被影響了,看漫畫玩遊戲等等,結果還跑去網咖🤣 107/10/31分發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 還記得剛進去時,被分發到的電子發票組,其實就有耳聞是一個很忙的單位,但我的心態就是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就好;還沒機關內部受訓完,我就立馬支援專案開發程式(Java Spring框架),我還蠻享受支援專案的過程中,因為有問題發生時,可以用自己的想法+程式,享受把問題解決,後來也順利把專案完成。 下單位時,接了前輩的任務,他是四等考試(後來轉國營),我才發現哇,他的工作量超過三等考試的人了...。隨著時間慢慢過去,身體突然出現警訊,開始有胃潰瘍,嚴重到沒有食慾,還照了胃鏡兩次,好險只有胃炎,只是腸胃治療了快一年才慢慢恢復,現在仍不能吃太油膩的東西,例如滷肉飯,這種有肥肉、滷汁的食物。 那時候一直想為什麼會這樣(類似自律神經失調?但後來靠慢慢調養改善),前兩份工作都沒事,就唯獨在這裡出事,可能原因有: -需要長時間緊繃心情。 -與主管很接近,後面而已(我是一個很容易緊張,尤其附近有長官時)。 -封閉空間,音量大聲,耳朵對聲音敏銳。 也開始思考說為什麼我不是為了自己的事業而讓身體出問題? 而那時為了先換一個環境,努力跟大主管提出自己的問題,大主管也很好心願意幫我調查,有同仁願意跟我換,讓我換到一個大空間環境。 (跟我換的同事,原單位我一人的業務,後來需要分成三個人😅) 如果人生要以公務人員為志向,而且快速升遷(以公家機關來說),我原本的那個單位非常適合,因為會有新挑戰跟被看見的機會,那時候還被誤會自己想要升遷,沒有好嗎,我純粹只是想把事情辦好而已,結果當你把事情弄好後,長官就很容易把複雜的案件給你,因為信任跟給你機會吧,那我是喜歡把事情完成並且有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。 但是當你發現你在這個環境只有你想把事情做好、同酬不同工時,長時間下來就會開始思考,這是我要的人生嗎?我要不要也融入公家機關的心態? 而進去財資中心後,下班都會去學音樂,然後就對創作音樂很有興趣,因為...

【閱讀心得】與成功有約-7-習慣4-雙贏思維的人際觀

引言: 世界之大,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,他人之得不必視為自己之失。 作者曾受聘擔任一家公司顧問,結果發現該家公司出現問題,各部門各自為政,明爭暗鬥,誰也不服誰。他們的感情帳戶都出現赤字了,人與人之間缺乏互信。作者說服這間公司總裁,加強公司內部資訊的流通並真正鼓勵團隊合作,不要突出個人或單位的成績(追求個人績效)。 在互賴關係中,人人都是領導者,同樣企求發揮更多的影響力,但最成功的領導應建立在利人利己的基礎上 。 人際關係有六大類: 利人利己(贏/贏):為自己著想不忘他人的權益,謀求兩全其美之策。不是只要服從我的方式,或是採取你的方式,而是超越雙方,探索更好的解決方法。 損人利己(贏/輸):人生不可能處處壟罩在競爭的氣氛中。我們這一生多半要靠互賴,而非完全遺世獨立。你要靠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想要的結果。因此損人利己對合作有害,唯有互助合作才能增進幸福。 損己利人(輸/贏): 有些人生性消極,習於委曲求全。此種人無所求,無所欲,也沒有原則,亟於討好別人,容易受人左右。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感受,深恐得罪人。相當於爛好人。他們被壓抑的情感並不會消失,累積到一定程度後,反而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,有些精神疾病就是這樣造成的。 一般人通常在損人利己和損己利人兩個極端之間搖擺,這都是出自個人的極度不安全感。低姿態擺久了,心有未甘,就換上咄咄逼人的態勢。久而久之,又覺得有罪惡感,便重拾與人為善之心。但總有一天忍無可忍,再度回復高姿態。 兩敗俱傷(輸/輸):兩個頑固、互不相讓且過分自我中心的人在一起,註定會兩敗俱傷。兩敗俱傷也是高度依賴者的心態,他們欠缺內在方向,自己過得不順,希望別人都跟自己一樣,如果沒人是贏家,那麼當個輸家也算太壞。 獨善其身(贏):又有一種人,利己但不一定損人,各人自掃門前雪,休管他人瓦上霜。是他們的哲學。當不涉及競爭時,這種想法相當普遍。 (以上哪種何者正確?答案是:視情況而定。在運動場上自然要分出高下;假使你十分珍惜與重視某一人關係,而牽涉的問題又無足輕重,那麼偶爾放低姿態表示重視對方,也無可厚非;但在有些特殊情況下,你一心求勝,根本談不上兼顧旁人的利益。比方親人限於生命危險時,此時自顧不暇,遑論其他。由此可見,人際關係也須因事制宜,不過一般而言,利人利己的原則還是最行得通的。 好聚好散(無交易):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,既然觀念歧異過大,與其事後失望、衝突,不如...

【閱讀心得】與成功有約-6-你不是一座孤島

  引言:維繫人與人之間的情誼,最重要的不是技巧,而在於真誠。 前面的習慣都是在說明如何走向個人獨立,個人獨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,圓滿人生還須追求公眾的成功。但群體的互賴關係須以個人真正的獨立為先決條件。 認識你自己: 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是自制與自知之明。有一句話說:愛人之前,必須先愛自己。但 作者更強調人貴知己,了解自我才懂得分寸,也才能真正愛護自己 。 維繫人之間的情誼,最重要的不在於語言或行為,而在於本性。言不由衷、虛偽造作的表面功夫很快就會被識破,如此將何以建立圓滿的互賴關係? 由此可見,修身是公眾成功的基礎。良好的互賴關係可以使人享有深厚豐富的情感交流,不斷躍進的成長以及為社會服務奉獻的機會。 這也是最容易帶來痛苦與挫折的領域。 為感情開個帳戶:作者利用開帳戶生活例子,來解析人際關係中,產品與產能平衡的原理。 所謂感情帳戶,儲存的是增進人際關係不可或缺的信賴,也就是他人與你相處時的一份安全感。 能夠增加感情帳戶存款的,是禮貌、誠實、仁慈與信用。這使別人對我更加信賴,必要時能發揮相當作用,甚至犯了錯也可用這筆儲蓄來彌補。有了信賴,即使拙於言辭,也不致得罪餘人,因為對方不會誤解你的用意,所以信賴可帶來輕鬆、直接且有效的溝通。 人類最親密的婚姻關係也是要維持,儘管一開始結合在互信的基礎上,倘若不繼續儲蓄,仍有關係惡化的危險。愈是持久的關係,愈需要不斷地儲蓄。你是否有過這樣經驗,偶爾與老同學相遇,即使多年未見,仍可以立刻重拾往日友誼,毫無生疏之感,那是因為過去累積的感情仍在。但經常接觸的人就必須時時投資,否則突然間變生肘腋,會令人措手不及。 存入六種感情存款: 了解別人: 認識別人是一切感情的基礎。人如其面,各有所好。唯有了解並真心接納對方的好惡,始可增進彼此的關係。例如六歲小孩趁你正忙時,為一件小事繁你。在你看來此事或許微不足到,在他小小心靈中,卻是天下第一要事。此時就得借助習慣二(以終為使),來認同旁人的觀念與價值;運用習慣三(要事第一),以對方的需要為優先考慮而加以配合。 一般人總習慣以己之心,度他人之腹,以為自己的需要與好惡,別人也會有同感。待人處事若以此為出發點,一旦得不到良好的回應,便武斷的認為是對方不知好歹,而吝於再付出。所以欲為人所了解,就得先了解別人。 注意小節: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,如疏忽禮貌,不經意的失言,是最會消耗感情帳戶的存款。人...

【閱讀心得】與成功有約-5-習慣3-忙得要忙得有意義-要事第一

  引言:唯有要事第一才是成功的不二法門。辨別事情的輕重緩急,急所當急,充分授權,是個人管理之鑰。 習慣3,要事第一,這項習慣落實了前兩個習慣,在生活中,隨時隨地展現出主動積極與確立目標的功夫。 習慣一探討你就是創造者,你主導一切,你可以做改變。 習慣二是第一個創造,也就是心智的創造,運用心智創造出目前看不到的事物。習慣二與我們基本思維典範跟價值深深交纏,讓我們對自己產生願景。 習慣三是第二個創造,是實體的創造,是實踐並具體化習慣一與二的內涵。習慣三是透過獨立意志的發揮,建立以原則為重心的處事態度,進而達到有效的自我管理。 大方向確定之後,應落實於日常生活,此時管理就顯得異常重要。管理是分析、推理、規劃、應用等左腦所擅長的活動。作者對此格言是:左腦管理、右腦領導。 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: 人類第四大天賦就是獨立意志(其餘三者為:自我意識、良知、想像力),有了它,人類得以做各種抉擇,並依據這些抉擇行事,因此獨立意志是有效自我管理的先決條件。 如何在日常每個決定中發揮獨立意志,才是重要課題 。獨立意志的強弱,可由自制力-是否言出必行、言行一致-見出端倪,因此 自制力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品格 。 有效管理是要事第一的管理,由領導力決定重點後,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,以免被感覺、情緒或衝動所左右。換句話說,如你能有效果裡自己,發自內心的自律,這都是你的獨立意志在發揮功效,也就是說,你是自己深層價值的門徒與追隨者,你有意願與誠信以這些價值來規範你的感情與衝動。 這一切需要靠習慣二帶來清楚的方向與價值,熱切追求內心創造的使命,排除不急之務的牽絆。同樣也需要獨立意志來克服怠惰與慣性,才能遵循價值,不隨衝動或慾望起舞。 時間管理理論演進:作者分別介紹第一代至第四代,各個管理理論的內容。作者以第四代管理為主。 第四代理論是站在舊有基礎上,開創新局面。以原則為重心,配合個人對使命的認知,兼顧重要性與急迫性 ;強調產品與產能齊頭並進,以下簡單介紹第四代理論。 管理方法六標準:一致、平衡、注重在第二類事務(重要不緊急)、重人性、能變通、攜帶方便。 個人管理四步驟:確定腳色、選擇目標、安排進度、逐日調整。 第四代個人管理理論的特點: 人比事更重要,首要顧及的便是自己。 強調以原則為重心,以良知為導向,針對個人獨有的使命,幫助個人平衡發展生活中的不同的腳色,並且全盤規劃日常生活。 執行程式:習...